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


推荐阅读: 锦林春家父隋炀帝导演:特效太贵,只好实拍了华娱之顶流没有假期不空山水念溪风大秦:我竟然是秦始皇长子重返2002:自由系巨星我在聊斋左道长生我钓的是鱼,不是罪犯啊暮时之辉艾泽拉斯黑镰之锋终焉神话

  《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方书,抄录于一高约24厘米、长450厘米长卷之后5/6部分,西汉文物,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它是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种,该书出土时本无书名,因其目录列有52种病名,且在这些病名之后有“凡五十二”字样,所以整理者据此而给该书命名。全书约15000余字,涉及病名100多个,治疗方剂280余首,药物240多种。

  《五十二病方》所记载的病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其中尤以外科病最为多见,包括了外伤、动物咬伤、伤痉(破伤风)、痈疽、溃烂、肿瘤、皮肤病和肛肠病。内科疾病有癫痫、疟疾、食病、癃病、痉病、淋病及寄生虫病等;儿科疾病包括癫痫、瘈疭等;此外还涉及了产科病、眼科病等。

  书中对某些病症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如书中形象地描述了冥病(麻风病)的症状如螟虫啮穿植物内心,其所发无定处,或在鼻,或在口旁,或在齿龈,或在手指,使人鼻缺、指断。反映出当时对这种疾病的发病特点和症状的认识已较为深刻。

  又如,书中关于“伤痉,痉者,伤,风入伤,身信(伸)而不能诎(屈)”;“伤而颈(痉)者……其病甚弗能饮者,强启其口,为灌之”的记载,清楚地描述了痉病(破伤风)的两个主要症状枣角弓反张和牙关紧闭。这些记述不仅在中国医学史上是最早的,而且都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240余种药物中有草、谷、菜、木、果等植物药,还有雄黄、水银等矿物药。书中很多药物的功效和适应症都与后世医药文献和临床实践相吻合。书中还记载了有关药物的采集、收藏方法等,反映了西汉以前药物学的发展。

  《五十二病方》所记载的方剂大多是由二味以上药物组成的复方。例如治“疽”病方中,有白敛、黄芪、芍药、桂、姜、椒、茱萸七味药。根据疽病的不同类型,调整主药的剂量,提出“骨疽倍白敛,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体现了早期的辨证论治思想。

  据对书中283首医方的药物配伍、剂型、方剂用法的分析,认为该书已初具方剂学的基本内容,反映了有理论指导、有实践意义的方剂学体系在先秦已初步形成。

  《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方剂虽仅明确提及丸剂,但实际上已根据疾病的情况及病人的体质,分别使用了丸、饼、曲、酒、油膏、药浆、汤、散等多种剂型,并对方剂的煎煮法、服药时间、次数、禁忌等作了一定的记载。

  书中除外用内服法外,尚有灸、砭、熨、薰等多种外治法。书中有关创伤的16种疗法(止血、镇痛、清创、消毒、包扎等)以及烧灼结扎术、结扎摘除术、瘘管清除术等痔疮手术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外科技术。

  《五十二病方》保存着远古时期传流下来的若干方药,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书中对一种疾病有不同的疗法,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名称,甚至一个字的写法前后不统一,又如不少的方后注明“尝试“,“已验“,“令“(即善)字样,充分证明是劳动人民群众经实践而积累成的,充分反映了西汉以前我国医药学的发展情况。



相关章节: 第162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64)第163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65)第164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66)第165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67)第166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68)第168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70)第169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71)第170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72)第171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73)第172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74)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