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五代十国往事 第41章 崔安潜治蜀

第41章 崔安潜治蜀


推荐阅读: 开局百万年魂环海贼之弹簧果实逆天符皇退圈后我靠破案爆红农门药香:山里猎户撩妻忙天罗洪荒界财阀小娇妻:顾少宠我,我超甜!快穿之这个女主早晚要完穿成天才炮灰他小姨妈皇帝与臣妻连上淘宝后我带领全家暴富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胜仗的军队。
这就是崔安潜的第三把火:整顿兵制。
崔安潜上疏朝廷,派手下大将去忠武军境内募兵。那是他曾经苦心经营的嫡系部队。
随后,崔安潜把招募来的忠武士卒与巴蜀士卒混合整编,从中挑选出三千人,分作三军,全部头戴黄帽,称作“黄头军”。这也是一种情怀,或者说光荣传统吧,因为忠武军精锐部队,也叫“黄头军”。
以光荣响亮的部队番号,来激励士气。你们不再是畏头畏尾的怯懦蜀卒,你们是精锐中的精锐、特种兵中的特种兵,你们是光荣无畏的黄头军!
随后,又聘请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弓箭部队对蜀卒进行集训,让巴蜀弓箭手可以射中抛到半空中的泥丸,最终选拔出一千名合格的弓箭手,组成“神弓营”。这一千人,都达到了奥运会的参赛标准。
黄头军与神弓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魔鬼训练之后,正式入列。从此,巴蜀士卒不再是战五渣,他们的战斗力空前爆表。
经过前后两任节度使——高骈和崔安潜的不懈努力,西川战区渐渐走出了战争阴霾,再次繁荣稳定。
话分两头。高骈被调往江淮一带,委以剿匪重任。
逃进江西的黄巢草军面临着朝廷大军的三面围堵,于是在短暂的休整之后,黄巢草军创造了一个奇迹——开凿山路七百里,神出鬼没地出现在了福建。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福建,又是一片处女地。摆脱了追兵的草军肆意剽掠福建诸州,而他们神兵天降的气势,直接把行政官吓跑,放弃了抵抗,把整个福建拱手相送,任凭草贼肆虐凌辱。
黄巢在福建并没有过得太舒适,因为头顶上就是他的克星——高骈。
为了遏制草军,朝廷特意把高骈从西川调到镇海,坐镇今天的浙江一带。黄巢从江西东入福建,正好一头扎进了高骈的脚下。
高骈根本没把这群乌合之众放在眼里。别说是一帮市井宵小、流氓混混组成的草寇了,就是那南诏国精锐之师,不照样被老子打得满地找牙吗?还用得着什么三路大军,只我一路,派一支偏师就可荡平草寇!
高骈手下有两员得力虎将——张璘、梁瓒,二将领命,分头出击,屡战屡胜,草军中数十名重要将领先后投降,其中就包括毕师铎、郑汉章、秦彦、李罕之。
这几个草军降将日后还要兴风作浪,有一番作为。
毕师铎,是黄巢的同乡,都是冤句人,是黄巢草军的元老级人物,百分之百嫡系爪牙。他的变节,对草军和黄巢本人,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深深地伤害了黄巢的感情。
感情,是有的。
毕师铎非常了解黄巢,也就因此成了高骈帐下的重要幕僚,“黄巢问题”资深顾问。靠着出卖黄巢,毕师铎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从此平步青云,很快就成了高骈集团内部的重要人物。他的故事在后文还会展开。
连连受挫的草军不得不避敌锋芒,远离高骈的威胁。草军势力被压缩进了岭南一带,其主力部队盘踞在广州周围。
让我们展开地图,试着体会一下黄巢的内心独白:自山东起兵以来,四五年的时间里,被宋威逼出了山东,又被崔安潜、曾元裕逐出河南、安徽,最近又被高骈撵得燕儿不下蛋,一路往南,如今已经到了广州,再往南,就他妈是大海了。
要把黄巢赶进大海包饺子的,不止高骈。
朝廷中另有一位高官,主动请缨,挂帅出征,发誓要把黄巢千刀万剐。这位高官正是当朝宰相——王铎。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宰相王铎曾经是坚定的主和派,穷其能量促成对草军的和平招安工作,甚至不惜与往日的恩人闹掰,与满朝文武闹掰。现在,他的态度呈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亲自挂帅出征,为国除贼。
让他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很简单——他弟弟王镣,死了。


相关章节: 第36章 王黄分家(上推万更)第37章 邓州请降案第38章 江陵保卫战第39章 文艺青年黄巢第40章 徐云虔出使南诏第42章 王镣之死第43章 广州诈降第44章 草军北伐第45章 “失街亭”第46章高骈的算盘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