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五代十国往事 第164章 朱温的左膀右臂

第164章 朱温的左膀右臂


推荐阅读: 开局百万年魂环海贼之弹簧果实逆天符皇退圈后我靠破案爆红农门药香:山里猎户撩妻忙天罗洪荒界财阀小娇妻:顾少宠我,我超甜!快穿之这个女主早晚要完穿成天才炮灰他小姨妈皇帝与臣妻连上淘宝后我带领全家暴富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终是他们的唯一价值导向。
另外,长安争夺战爆发之后,西川王建倒是有可能响应朱温,但他的真实目的也只是借机侵吞关西集团在山南地区的土地。那时候,关西集团的主要精力一定是放在长安,对于王建的蚕食,只能采取默认的态度。
朱温等于是为王建火中取栗。
其次是这场长安争夺战的历史定性,舆论导向。
渭水河边,朱温可以名正言顺地表示自己“奉衣带诏讨贼”,而河对岸也可以声称自己是“奉诏讨逆”。然而新老两位皇帝都在刘季述的实际控制之下,他随时可以变换马甲诏令天下。
刘季述伪造的昭宗诏书,可以瞬间摧毁朱温的法理根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朱温身边的幕僚几乎一边倒地倾向于妥协、合
作,反对朱温勤王。
已经退休的前宰相张浚,也伙同刘季述的哥哥刘重楚前来游说朱温,劝他与刘季述合作。
除此之外,刘季述派养子刘希度、亲信李奉本等携带伪造的昭宗诰谕,里外配合着哄骗朱温,说昭宗也有意禅让给朱温。只要朱温公开支持新君,等时局稳定之后,就把江山社稷禅让给他。
勤王举义真难,宦官的糖衣炮弹真香,左右智囊一致怂恿……似乎与刘季述阉党同流合污,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然而朱温还在犹豫,即便在面对令他垂涎三尺的诱惑面前,他还是没有最终拍板。因为他在等一个人,这个人的态度将决定他最终的决策。
【朱温的左膀右臂】
这个人是朱温最重要的智囊之一,他的名字叫李振。
李振,前潞州节度使李抱真之曾孙,其祖父和父亲均官至郡守。祖居西域,姓安,因耻与安禄山同姓,而改姓李。
李振同样有着“屡试不第”的励志标签,壮志不得酬,后投笔从戎,从禁军中升迁,终于得到了一个“台州刺史”的位置,正当他美滋滋地赴任台州(今浙江临海)时,赶上了董昌在浙东称帝,不能赴任。
郁郁西归,途径汴州时,投靠了朱温。朱温任人唯才,不看学历、不看工作经历,简单面试交谈之后,发现此人是个难得的奇才,于是大加提拔,很快就在吞并郓州之后,将他任命为郓州天平军节度副使。
之后,李振的实质工作就是朱温的“外交官”,四处游说,纵横捭阖,在这条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为朱温办成了不少大事,深得朱温信任。此番,又是作为“驻京办主任”出访长安。
宦官刘季述发动政变的时候,李振就在长安。
刘季述在政变前,曾派侄子刘希正试探李振的态度,说皇上昏庸无道、滥杀无辜,所以我们打算行废立之事。
李振骇然,当即表明了立场,坚决反对废立之事,“百岁奴事三岁主!”随后,李振离开长安,返回汴州。几乎在同日,刘季述等人发动了政变。
这位“驻京办主任”对长安方面的情况有深入而准确的了解,所以他的意见将直接影响朱温的最终态度。
李振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清君侧。他知道朱温是被刘季述的谎言所蒙蔽,以为按兵不动、乖乖听话就可以得到大唐天子的“禅让”。于是,李振换了个婉转的说法,说自古以来,宫廷内部生乱,都是霸者成就大业的机会,现在,几个阉人幽辱天子,您若是不征讨,将来还怎么能号令天下?
朱温还在犹豫。
“将来幼主一旦得到天下公认,国家大权就落入宦官之手,您就等于主动躺在别人的案板上,甘做鱼肉。”
朱温终于顿悟,大骂前宰相张浚,“你这是往沟里带我!不就是想通过攀附我和阉竖,再当一回宰相吗?”随即下令拘捕了刘希度、李奉本,再派心腹蒋玄晖和李振一同返回长安,找崔胤商量拨乱反正的办法。
直至此时,朱温也没有公开自己的立场。朱温是是做了两手准备。


相关章节: 第159章 昭义拉锯第160章 曲线救国第161章 扫平河朔第162章 宦官之怒第163章 少阳院政变第165章 昭宗复辟第166章 朱温斩蛇第167章 身兼四镇第168章 长安乱第169章 驾幸凤翔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