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穿到民国好好学习


推荐阅读: 大汉农夫不断作死后我成了大佬心尖尖香浓春暖神祇:我的眷族来自游戏王我不是宇智波啊慕少无限宠妻百分百误穿室友小裙子的后果七零后妈的团宠小崽崽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越界漫威世界的超赛亚人1983:重回港岛当导演


珍卿心想,果然提前开学,是有原因的,原来是为了学啥注音字母。
她又琢磨注音字母是个什么内容,忽见梅先生对她一笑,说:“杜珍卿同学,请你起立。”
教室里,忽然嗡的一声响,大家就看着那珍卿站起来。
翡翠小姐和流苏小姐,惊诧地轻叫出声,原来她就是头名的杜珍卿——她是自己考进来的。
梅先生指着珍卿,对大家说:“别看杜珍卿同学年纪小,她可是头名状元考进来,你们都是大姐姐,可要照顾小妹妹哦。”
张翠翠睨了一眼林小霜,这一眼很不友好。
林小霜忐忑极了,她原以为,杜珍卿肯定考不上,她对张翠翠说的那些谎话,指定不会戳破。
谁知道,杜珍卿竟然考进来,而且是第一名。
那天明明看她睡那么久,天知道她怎么考的。
珍卿眼睛一动,知道梅先生大概看到刚才的场面,轻轻地敲打了一下大家。
这件事,做先生的说出来,会比珍卿自吹自擂,效果好得多。
可是有时候,一个学生成绩好,又有师长维护她,也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和孤立。
不过,她从小到大,都是孤独长大,倒也无所谓。
这个梅先生,担的像是班主任的活儿,但这里又好像没有班主任这种职位。
说完了杂事闲篇,梅先生作为国文先生,开始给大家讲,注音字母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种注音字母,就像后世的拼音一样,一种声母、韵母合起来,可以拼出字音的方法。
珍卿从四岁来这里,是这里的亲妈教她认字。
这种认字,就是她直接教给你怎么读,你就记着怎么读就行了,并没有一种拼读的方法。
但是她妈妈教她的读音,有明显的方言口音,跟后世的普通话差别不小。
后来跟着匡先生念书识字,遇到生字,也是匡先生教着读字音,没有拼读的方法。
而匡先生不是禹州本地人,他对字的读音,又带有他自己的方言口音。
珍卿有一段时间,对于某个字该怎么念,真是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后来,匡先生给珍卿买了本《熙成字典》,这种字典对于字的读音,有两种标注方法。
第一种就是“以字注字”,比如“鼓”字,字典里的词条里对读音的解说,就是“从音古”。
意思是说,鼓和“古”的发音是一样的。
第二种是双拼制,就是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他们拼合成所查字的读音。
比如说,还是上文的“鼓”字,《熙成字典》里解说,可以“果五切”。
意思就是拿“果”的声母“g”,跟“五”的韵母和音调“u”,切出来一个新的读音“gu”,就是“鼓”的正确读音了。
这两种方法虽传承多年,但缺陷也很明显,它还是会被方言拖后腿,不好掌握,不好运用,不利于汉字的大规模推广。
现在已经是民国,有识之士推行“教育救国”,要教育先得识字。
而中国的汉字,它的字音和字形,都不容易掌握,是很难普及的一种文字。
梅先生讲的这一套注音字母,就是改进旧式的反切法,形成了一套语音系统。
梅先生大致讲了“注音字母”的前世今生,就告诉大家这套注音字母,声母有24个,韵母15个。
梅先生先给大家,发了一份油印的讲义。
她先教大家学声母。
梅先生拿着粉笔,在那个很粗糙的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奇怪的符号“ㄅ”。
珍卿看看手上油印的讲义,上面写的有一样的符号。
这里的“注音字母”,明显不是后世通用的拉丁字母拼音。
这符号不像一个字,倒像一个笔画。
然后,梅先生就指着这个符号,教大家念,念完几遍,给大家演示了怎么写。
珍卿听着,就是后世拼音里面“b”的发音。就一直跟着重复念读,并且在纸上写这个符号。
后面,梅先生又教了注音字母“ㄆ”


相关章节: 11、知家事珍卿筹谋12、少年人齐发善心13、正挨打忽中榜首14、庆升学杜家摆席15、初入学诸事新奇17、小逞口舌破奸计18、蒙受损失爷长进19、见义勇为有福报20、祖孙俩雪天拜师21、顺利拜师说前情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