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木匠王爷 第346章 赵顼器重王安石

第346章 赵顼器重王安石


推荐阅读: 我的马甲有点多九千剑帝阵破诸天剑上雪青梅竹马是女武神天使岛游戏林寻(声起于形)圣女请安分全文郑山(黑色墨汁)回到过去当富翁全文江帆(云罱)天天中奖最新txt镇国医圣河伯问道修仙从提示语开始

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皇祐三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
宰相文彦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赵祯举荐他,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欧阳修又举荐他为谏官,王安石也以祖母年高推辞。欧阳修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与周敦颐相知,声誉日隆。
嘉祐三年,王安石调为度支判官。王安石进京述职,写了长达万言的《上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变法主张。在此次上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认为症结的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改革制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想,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
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并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安逸,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实为例,要求立即实现法度的变革。但是宋仁宗并没有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此后,朝廷多次委任王安石以馆阁之职,他都固辞不就。士大夫们以为王安石是无意功名,不求仕途,遗憾无缘结识。朝廷屡次想委以重任,都担心王安石不愿出仕。朝廷任命王安石与人同修《起居注》,王安石辞谢多次才接受。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知制诰,审查京城刑狱案件,朝中士大夫都引为盛事。
王安石在京任职期间,朝廷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王安石认为立法不该
如此,据理力争,因此得罪了王公大臣。嘉祐八年,王安石因母亲病逝,于是辞官回江宁守丧。赵曙在位时,也屡次征召王安石赴京任职,他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拒绝入朝。
安石的父亲王益都,虽然官至员外郎,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很虚心和韩、吕二族结交,韩绛和弟弟韩维,与吕公著都很喜欢王安石,广为赞扬。韩维曾经是赵顼的记室,每到讲诵经说,他都有独具见解,必说这是故友王安石新近的解释,并非韩维所能发明。赵顼因此记忆在心,升任韩维为右庶子。韩维举荐王安石代替自己。虽然最终没有落实,但是对于赵顼来说,已是大名贯耳。因此赵顼即位,就召令王安石进京。
王安石依然高卧不就,赵顼再想征召,于是对语近臣说道:“王安石经历过先帝已朝,屡召不来,廷很多人说他不恭。今日他又不来,莫非果真有病,或者是有意要求?”曾公亮答道:“王安石是一真辅相才,断不至有欺罔等情。”
赵顼方才点头,有一人出班奏道:“臣曾经和王安石同领群牧 但是觉得他刚愎自用,所为迂阔。如果重用他,必乱朝政。”赵顼一看,却是新任参知政事吴奎。赵顼怫然不悦地说道:“你说的太过分了。”吴奎又说道:“臣知而不言,是转负陛下的恩遇。”赵顼默然不语。退朝后,赵顼颁诏起用王安石,命他为江宁府知府。王安石这次总算接受,没有推辞,当即赶去赴任。
曾公亮也力荐王安石,说他足胜大任。他除了欣赏王安石之外,却另有一段隐情:他与韩琦同为宰相,但是资望远不及韩琦。所有国家大事,都由韩琦一人独断,自己形同虚设。所以他于心不甘,想援用王安石,排间韩琦。可巧赵顼也中意王安石,也因喊琦已经执政三朝,遇事有些专擅,未免有些芥蒂。
学士邵元,中丞王陶,本是赵顼的旧臣,又从中诋毁韩琦。韩琦内外受到排挤,只得上书辞去宰相之职。赵顼得到韩琦的辞职书,一时不好准奏,只得下诏挽留。等到赵曙已安葬于永厚陵,庙谥等一切事情,都已办妥,韩琦请求解职。赵顼没有批复回答,一面却召入王安石,命为翰林学士。
韩琦已看出赵顼的意思,索性接连上奏章,请求退休,每隔一日就呈上一本章。果然不久后,


相关章节: 第341章 包拯权知开封府第342章 赵祯得病驾崩第343章 曹太后垂帘听政第344章 任守忠挑拨离间第345章 赵曙病重立太子第347章 三苏京城同及第第348章 种谔大胜西夏兵第349章 李秉常七岁继位第350章 王安石推行新法第351章 苏辙反对青苗法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