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孝与不孝生死绕 孙策脉系无从觅

孙策脉系无从觅


推荐阅读: 综武世界的宋青书末土之旅系统迟到五年,开局镇灭圣地直播手艺大师医者无双全球抽卡后我被迫欧皇了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让你代管新兵连,竟练成特种部队了?小单位种族对决:开局抽到华夏龙族蓝灵沐神特编第一作战连

三国后期的东吴上虞,亦即时下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出过一桩既令人唏嘘不已、又令人噤若寒惮、更令人细思极恐的事,这就是一个名叫孙奉的人,被时为吴末帝的孙皓下令处死。需要特别点明的是,孙奉不是仅死他自己一人,而是被满门抄斩。
其实稍懂中国古代史的读者都知道,古代君王下令所要诛杀一个人,往往都会"连根拔起",这便是"株连",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也!孙奉的遭遇,就是属于这种类型。那么孙奉是因何原因惹恼"龙颜"的呢?别急,容我慢慢道来。
孙奉,出生年月不详,三国时期孙吴宗室,长沙桓王孙策之孙,上虞侯孙绍之子。
孙奉的父亲孙绍,名气不是很大,但孙奉的爷爷孙策,那威名却是杠杠的。时获"小霸王"之称的他,奠定东吴基业不久,在外出狩猎途中,被三个不明身份的刺客伤了脸部。
孙策是个“美男子"。大家知道,美男的首要前提,便是有个五官搭配恰到好处的脸蛋,否则,即使他的身材最是匀称、挺拔,脑瓜却长得像只歪果像棵裂枣般,也就不能算是"美男子"。
作为"美男子"的孙策,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公众场合,总是一副气宇轩昂的模样。此次遇刺事件中,他的脸颊不慎挨了一剑,那个刀口,不深但长,结痂之后,形似一条扭动身躯正在爬行的蜈蚣。这天,孙策欲睹伤后之颜,于是去照镜子,看到如此丑陋一幕,他先是惊愕,继而爆哮一声。这声爆哮不要紧,要紧的是崩开了那条"蜈蚣",突然"张牙舞爪"的伤口,瞬间变成一条"川流不息"的"血河"。虽然急召而至的名医,想方没法欲予止血,但收效式微。公元200年五月五日,弥留人生的孙策遗命:"弟弟孙权继承其位。"《三国演义》一书中,孙策给泪流满面的孙权说过两句提醒语一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孙策不是有个儿子吗?他为何不把权位传给儿子,反而交由孙权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把中国历史上一种古老的"兄终弟及制"溯源一下。早在商朝和春秋战国时期,物质的贫乏,贪婪的泛滥,导致各个诸侯,日夜为争抢地盘、掳掠物资而相互攻伐。有战必有死,死谁无定数。在数不胜数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中,诸侯藩王发生意外的机率极高,为了不至于造成自己的一族一脉,成为"无头苍蝇"而被敌方趁机拍死,"兄终弟及制"便应运而生。这种继承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幼子年少、无力主管事务、出现权臣夺位或被外敌侵蚀的不利局面。但这种传位办法也有缺点,这就是为兄的后代与为弟的后代,天长日久便会出现"坐椅到底归属于谁"的纠葛,并因此闹出亲情转化为仇敌的灭门之类惨案。
基于"兄终弟及制"存有如此弊断,因此到了秦汉两朝,这种做法少有人用,大多采用"辅佐制",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权力大小不差上下、相互之间既有嫌隙、又有制约关系的权臣,共同指导"幼帝",等到幼帝长大,再予交权让其亲政。
孙策死时27虚岁。孙策育有三女一子。我们不妨推算一下,按照古人婚配较早的习惯,框定孙策18岁成婚,那么排行最末的其子孙绍,充其量不会大于三岁。在战火纷飞的东汉未年,三岁孩童安能挑起大梁?这就是孙策要把其位交由孙权的原因。
正常而言,一跃成为东吴"主公"的孙权,应该感恩戴德孙策,并不遗余力照顾好其兄的遗孀遗孤吧?但你错了,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最是无情帝王家",孙权也不例外,他践行了这句俗语。
孙策的三个女儿,长大后都听命于孙权的安排,被当作编织裙带关系的筹码:孙策长女嫁给了东吴第二位丞相顾雍的儿子顾邵,顾雍另一个大名就是他系东汉末年名士蔡邕的徒弟,和曹操是师兄弟;孙策的次女嫁给了东吴最后一任大都督陆逊;孙策的幼女嫁的是东吴名将朱治的儿子。
也许有人会说:"孙权这个叔叔当得好哇,都把侄女嫁进了豪门将府。


相关章节: 有初无末之孙皓放长线可钓大鱼不胜酒力丢性命情操当可追诸葛奇谋迭出看荀攸知足不辱叙程昱高傲清廉赞邓芝清浊太明害张温在国连忧之愍侯铁肩道义宗预担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