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29章 第 129 章

第129章 第 129 章


推荐阅读: 雄蜂只会影响我尾针速度你吻起来好甜美嫁给偏执战神后(重生)穿到年代文中搞科研[穿书]痴情鲛人全靠演技病美人重生后想开了甘愿我爸是狗血文里的满级大佬SHEEP被偏执病人盯上后[快穿]咸鱼假少爷只想躺平[娱乐圈]酒厂BOSS在追漫画

外赠银币, 以助推广,此事一经上谏,便受到了朝中过半言官的反驳, 驳斥之烈远甚于前几回, 各种驳斥言之凿凿。
无他, 不管是锻造银币, 还是改革朝贡,裴少淮上谏有理有据,未给群臣留太多驳斥之机。而这一回, 裴少淮提出让银币外流,与大庆历代钱法有违。
钱者, 贵也, 守住钱财才能保住富贵。“守财”的思想,在大庆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朝廷大多官员亦是如此。
本是寻常早朝,裴少淮的一番话似是捅了马蜂窝, 言官个个亢奋,一吐千言。
户科给事中道:“自唐宋以来, 大庆之内尽缺钱,受钱荒之难。各藩国无造币之道,素来喜好大庆铜币,各边关屡禁不止,常有不法者携钱币抛售海外,以致大庆钱荒更甚。”
他接着又言:“大庆铜料有缺,南太仆寺将大内几十万斤旧铜器用于铸钱, 天子仁慈, 准予前朝旧钱流通, 这般代价之下, 才换得钱荒有所缓和。”
户科给事中所言非虚,周边藩国多数不会铸钱,大庆的钱币相当“抢手”,经常外流。
户科给事中就银币一事,继续说道:“不可否认,裴给事中见识过人,短短一两年使得银币在大庆内得以流通,便于大宗买卖,百姓易货易物更加顺畅。然此时让银币外流,若导致大庆内银币短缺,岂非前功尽弃,旧弊又生”他把银币当作铜币来类比了。
右都御史附议,言道:“宋吕南公曾作诗为百姓诉苦,钱荒之时,一枚铜钱重于丘山,家有稻束米粒却尝丰年之苦,诗曰‘再三入市又负归,慇勤减价无售主’。陛下,银币非但不可外赐,还应严防死守,以禁外流。”
御史所言,确有其事。宋时钱荒尤为严重,朝廷非但严禁铜钱外流,还严禁民间使用铜器,私藏一两者杖八十。
愈是严禁,士族豪武愈是以铜为贵,小小一枚铜钱已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使得百姓得了铜钱都藏着,不敢轻易花出去。所以上好的米粮“再三入市又负归,慇勤减价无售主”,铜钱易物重重受阻。
富人得了铜板,往往窖藏在家中,守着一个富贵窝过日子。
眼下银币比铜钱更值钱,不仅用于造币,还可锻造成各类首饰,许多官员自然而然认为银币钱荒会比铜币更严重。
裴少淮站在廷前,恭恭听着其他人的驳言。今日廷前辩驳不同于以往,与党派相关甚少,属实是在论朝廷新策。
他以为,宋时应当去撬了那些藏钱的地窖,而非严令铜禁,越禁越贵,越贵越藏。
钱币若是不流通,便失了本职,犹如一汪死水。
总归现下论的是银币,而非铜币,裴少淮问右都御史道:“下官敢问御史大人,宋时富户地窖铜币万万数,窖而不用,如此举止可乎?”
御史仔细思量了一番,他知晓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给事中能言善道,不可小觑,生怕被套进陷阱中。半晌,右都御史言道:“自然不可,方孔铜板,寒之不能衣,饥之不能食,覆之土窖当中,不见天日有何用?钱者如源头活水,不流则易枯槁。”
可见,这位右都御史是有些底子的。
便是他仔细防着,仍是落入了裴少淮的话术中,裴少淮先摆出事实,道:“大庆覆土之下少银矿,每年产银不过三十万两而已,然去岁,单单宝泉局,收到的海外白银就不止三十万两,若是海外无流入,这些银两从何而来?再者,去岁太仓州码头单单船税,亦已超过五十万两,多来自于东洋、南洋。铜币易生钱荒,乃因只出不进,朝廷缺铜而百姓藏铜,如今朝廷白银有进有出,进大于出,岂可与铜币同类而语”
裴少淮道:“正如御史大人所言,钱币不可覆之土窖当中生霉绣变,白银源源流入大庆而不用,与窖藏铜币何异”
纺有丝织麻织,器有陶瓷瓦罐,食有饴糖果脯,学有笔墨纸砚……这些在大庆习以为常的物件,送到海外却是极为畅销,使得商船满载而归。
哪怕大庆只开了太仓州、松江府的海禁,单单一个小口足以让白


相关章节: 第124章 第 124 章第125章 第 125 章第126章 第 126 章第127章 第 127 章第128章 第 128 章第130章 第 130 章第131章 第 131 章第132章 第 132 章第133章 第 133 章第134章 第 134 章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