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笔记 第六十章:陶侃搬砖/书圣王羲之

第六十章:陶侃搬砖/书圣王羲之


推荐阅读: 魂元英雄之翼六界天帝破天荒以神之名称霸世界圈肖遥一梦替嫁后,总裁他被我丑醒啦桔梗与白玫瑰都市最强赘婿系统暴雪傲影血色黎明玄幻之我是半个大师剑逆神魔

晋大族士家,本来可以平步青云,做很大的官,可他喜欢逍遥自在,不愿做官。后来,扬州刺史殷浩与他关系很好,写信劝他出来,他才任职会稽内史。到那里做官,主要还是因为会稽的风景秀丽,可以娱人性情。王羲之曾经与谢安、孙绰等著名文人到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举行宴会。这些文人在兰亭会上乘兴作诗,共得诗37首,编成《兰亭集》。王羲之也在酒酣耳热之时,当场挥笔,为诗集作序,写成《兰亭集序》。这篇作品共有28行、324字,它的章法浑然一体,笔法粗细多变,字形疏密相掺,全篇“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连墨气也忽浓忽淡,最能体现王羲之书法的最高境界。全篇二十几个“之”字,字字不同,每个字有每个字的写法,笔法千变万化,令后人叹为观止。
  关于《兰亭集序》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漂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在当时参与其会的42人当中,11人各赋诗2首。9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3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传说王羲之以后曾多次书写《兰亭集序》都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这不仅验证了艺术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才可造就,也表明了酒的神力和作用。
  《兰亭集序》传到王羲之的后代智永时,由于智永出家当了和尚,临终时将它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将《兰亭集序》珍藏在梁间暗槛之中。酷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遍求兰亭真本,终于了解到它的藏处,于是想方设想谋取,但辩才始终不透露真情。唐太宗无奈,便派御史萧翼专程赶到越州设计骗取真迹。
  萧翼扮成一个穷书生,带着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一些杂帖拜访辩才,同他交了朋友。两人经常饮酒赋诗,评论二王书画,在酒酣耳热之时,辩才终于透露出他藏有《兰亭集序》的真本。辩才将萧翼视为“好友”从而失去了警觉,将兰亭真迹置于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梁间暗槛。终于有一天萧翼得知辩才外出,便潜入僧房盗走了兰亭真迹。萧翼偷走兰亭真迹后,来到地方官处,命令地方官传辩才来叩见朝廷御史。辩才到后,萧翼对他说明自己乃是奉圣旨来取兰亭真迹的,现在已经到手,特意唤他来告别。辩才听后,气昏在地,惊悸痛惜而死。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迹后,令人摹刻翻拓,赐给他的皇子近臣,他临终时又将《兰亭集序》作为陪葬品埋入昭陵。从此这“天下第一行书”长埋地下,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真面目了。而后世流传的都是历代书法家的摹仿之作,难怪诗人陆游诗曰:“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为此叹息不已。
  王羲之的作品虽然都遗失了,但他的书法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学习他。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他的行书艺术成为后世无法攀越的高峰,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相关章节: 第五十五章:蓄志灭东吴/石崇斗富/周处除“三害”第五十六章:白痴皇帝/八王之乱第五十七章:李特起义/刘渊反晋第五十八章:王马共天下/石勒读《汉书》第五十九章:祖逖中流击楫/虎头三绝顾恺之第六十一章:桓温北伐/扪虱谈天下第六十二章:苻坚一意孤行/谢安东山再起第六十三章:淝水之战/陶潜归隐第六十四章:刘裕成帝业/拓跋珪建北魏第六十五章:檀道济唱筹量沙/高允讲实话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