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贞观天子 第二章 封赏登基大典再议

第二章 封赏登基大典再议


推荐阅读: 诸天之百味人生灌篮之中锋荣光大宋:江山战图开局流放:带着异能空间种田全员火葬场:真千金重生后杀疯了逃生游戏:NPC他疯狂迷恋我我的倾城老婆至尊大纨绔我有一座随身农场前夫夜夜来敲门穿越八零一身恶名前夫夜夜来敲门沐欢封霆北

虽然母亲和娘子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但李智云并没有同意,而是固执的守了一会儿。
在先帝大行后的几日时间内,消息渐渐传遍天下,各地刺史,总管,都督, 先后返京。当然,少数镇守边疆一带的都督以及总管则没有回来,而是派人回京悼念。
一个月后,即武德八年十月,李智云携百官、宗室、番邦使臣等等,安葬先帝于献陵,而先帝的功臣,以及隐太子、秦王、胶东王等人的陵墓,以及他们的子嗣,纷纷迁葬献陵。
其后,李智云正式携妻妾入住皇宫。
政事堂。
杨恭仁满面红光,问道:“殿下,诸事已毕,何时可举行登基大典?”
裴寂瞥了一眼杨恭仁,暗自不爽,当年他执百官牛耳的时候,杨恭仁还是个前隋遗种呢。
可惜啊,人家有個好侄女。
李智云道:“令礼部和太常寺准备一番,一切从简。”
从简?
众臣面面相觑,登基大典能从简吗?
杨恭仁忍不住道:“陛下,登基大典,关乎陛下之尊贵,不宜过简。”
李智云却道:“非也,天下初定, 北有突厥窥伺, 朕岂能劳民伤财,取朝廷辎备, 利于凡俗。先帝临走前嘱咐朕,他的葬礼一切从简,不可打扰百姓,朕自当仿效之。”
杨恭仁打得什么主意,李智云很清楚。若是隆重举行登基大典仪式,到时候他可不得大封群臣么。
可是,李智云并不想这么做。
相比较这些虚荣,李智云更在乎实际点的东西。
“就这么办吧。”
见皇帝态度坚决,群臣也不好再劝。
礼部尚书于世虔和太常寺少卿祖孝孙出列领命。
而皇帝的这一番态度落在群臣眼里,则让众人领会到一个要素。那就是这位新君,少有年轻人的铺张豪奢。
这让一部分的良臣极为兴奋。
紧跟着,他看向民部尚书温彦博。
“今年收成如何?”
旋即,温彦博站出来如数家珍的向李智云汇报天下各州情况。
总的而言,在没有国战的情况下,武德八年的粮食收成极为不错。除了少数偏远州县,或者是流年不利的州县,因天灾歉收之外, 其他地方都是丰收。
这其中,关中、巴蜀, 这两地,因为很早就被大唐占据的缘故,民生恢复的也极好,连续几年都是大丰收。今年,仅巴蜀一地,便为朝廷提供了两百多万石粮食。而关中也不错,有一百多万石。除此之外,在河东道太原以南的诸州,今年也提供了八十万石粮食。
至于河南道、河北道,到今年为止,总算是彻底安定,当地的百姓也从战乱中脱身,能够自给自足,不必当地官府接济。可以想象,到了明年,河北道和河南道就可以交税赋了。
而淮南道、山南道、江南道等地,都有上缴十几万石或者几万石的粮食。
“......总计,关中各仓已满,越五百万石,臣为陛下贺。”温彦博躬身一拜。
“臣等恭喜陛下。”群臣高呼。
李智云嘴角含笑,道了声免礼。
陈叔达蹙眉疑惑道:“今年粮食为何会增产这么多?”
嗯?
“爱卿何有此问?”李智云问道。
他手中捏着民部的奏折,上面有各道、州、县的所有缴纳粮食数目记载。
陈叔达欠身道:“启禀陛下,非是臣质疑民部,只是相较之去年的收成,今年增加未免太多了些。”
李智云呵呵一笑,看向温彦博。
“温尚书,你替朕告诉陈相吧。”
“遵命。”温彦博对着陈叔达道:“陈相但请放心,粮食数目皆是我一一核实,没有任何虚假。各州县官员,他们也没有强买强***迫百姓,一切都是按照规矩办事,免税之地,依例而行。此外,今年之所以能收成如此之多的粮食,主要是两点。
其一则是曲辕犁、土化肥已经开始推广,其二便是这粮食中,有不少冬麦在其中。”
闻言,陈叔达恍然。
“多谢温尚书解惑。”他重新坐下。
李智云之所以相信民部上报的粮食数目,其一是相信温彦


相关章节: 第九十七章 让冯氏去开垦南方第九十八章 双喜临门老冯感动第九十九章 崭新时代大唐新君【上】第一百章 崭新时代大唐新君【下】第一章 庙号谥号及诸事第三章 首次大朝恶性斗殴第四章 宫女心念家人【感谢2022...37443的打赏】第五章 皇后合该母仪天下第六章 大赦天下召还罪臣第七章 房谋出仕喜忧各半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