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杨坚的判断非常准确。

  他没有等待太久,一道赞同迁都的奏表,呈送到他的案前。

  当朝太师李穆锦上添花,他的这道表文代表了朝廷传统势力对迁都的认可。

  李穆在奏表中写道:“帝王所居,随时兴废,天道人事,理有存焉。……伏愿远顺天人,取决卜筮,时改都邑,光宅区夏。”

  支持迁都,可以给朝廷旧臣带来实质的利益,在新的都城中,他们都将取得,对应于他们身份和地位的广阔宅基地。

  这是一种按官阶分配肥瘦贫富土地的方案,是利益的再分配,显然更有利于在位者。

  杨坚心下大定,他看了李穆表文后说道:“天道聪明,已在征应;太师李穆,复抗此请,无不可矣。”

  于是,迁都一事,上下一心,板上钉钉。

  政策一定,立即开干。

  杨坚的新朝体现了极高的效率和令人惊讶的节俭。

  当朝宰相高颎虽然总领营造新都事宜,只不过挂一虚名而已,事关国家大计,需要高颎这个第一宰相直接挂帅,才可以调动一切资源,快速高效办事。

  但高颎比竟不是营造的专才,具体实务,规划指挥,全部归于一代建筑设计大师宇文恺。

  杨隋二代帝王,所有重大建筑基本都出自于宇文恺的手笔,如果建筑史上也有段位,那宇文恺足以排进史上前五大建筑大师之列。

  宇文恺差点成为杨坚刀下之魂。

  当年杨坚尽诛宇文一氏,宇文恺也在被诛杀的名单之列。

  幸亏其兄长宇文忻当时已成为杨坚的重臣和干将,加上他们一家,并不是宇文皇族的近亲,在宇文忻求情之下,才抢下一命。

  当日形势紧急,宇文忻让使者快马加鞭,勉强赶在行刑之前,赦其不死。

  宇文恺生来就是一个浊世佳公子。

  他家世代为武将,但宇文恺天资聪颖,在家族之内独树一帜,他从小博览书籍,一理通,百理皆通,各种奇技淫巧,无不精熟于心。

  他一直有重名于世,号为名家世公子。

  在隋朝新的都城大兴城的建造上,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

  大兴城,让他成为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建筑大师,也让后世高山仰止。

  新的都城,杨坚将它命名为“大兴城”。

  杨坚刚踏上仕途时,他的官名就是大兴郡公,从此他一步一个台阶,历经无数次惊涛骇浪,最终篡周立隋,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

  “大兴”是个美好而浪漫的名字。

  一是寄托了杨坚怀旧的心态,同时也寄托他希望天下大治,天下大兴的美好愿望。

  大兴城从582年6月开始修建,到583年3月,杨坚就率领文武百官入驻新都,可谓神乎其神,速于其速。

  如果考虑其规模,大兴城是人类近代史以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都城,建造的速度,就更加让人叹为观止了。

  大兴城南北长15里,东西长18里,面积84平方公里多,是明清时期北京城面积的1.5倍,其皇宫大兴城,则是紫禁城的5倍之大。

  这种规模的新都,能在短短十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即使新的都城也存在赶工的情况。

  大兴城体现出杨坚王朝的务实和节俭。

  新城的很多材料,都是直接拆卸原来长安城的旧居,原版移植。

  很难想象,作为帝国门面的太庙(杨氏祖宗庙宇),也是如此。

  当然,除了事实上的节俭和效率之外,也可能是杨坚迷信祖庙需要沾上历代王朝的龙气。

  唐时宰相姚崇曾说过:“(杨坚)太庙殿本是苻坚时所建造,杨坚创立新都,移宇文(北周)庙故殿,改造此庙”

  既然太庙都可以原材移植,那其余各处重要设施更可以依样画葫芦,这大大节省了工期。

  杨坚的新都每一处都体现出新朝的气象。

  这个气势恢宏的都


相关章节: 第37章 城破地绝援兵尽,砂城一战足留名第38章 窦荣定仰天求雨,敦煌戍卒显威名第39章 不死不休窝里斗,草原深处烽火浓第40章 北周公主改杨姓,突厥可汗首称臣第41章 旧事旧人旧世界, 新朝新风新都城第43章 立新朝统一之范,为万世模范之法第44章 治世治事先重文,平衡自古玄妙成第45章 虽为女流胜男儿,史上第一妇人心第46章 妥协虽是精要义,该出手时必出手第47章 自古伴君如伴虎,自解自闭再自污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