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杨坚将摧毁政府性质的教育。

  他对十多年的学校教育现状深感失望,杨坚展现出他的冷血和铁腕。

  他要大规模裁撤国家和州县三级的教育机构和人员。

  此道诏书一下,隋朝的学校教育一朝之间,土崩瓦解。

  整个帝国,只在首都长安,保留了国子学一所学校,仅仅保留了学生七十二人。

  这个数据可能来自于孔门七十二贤人的传统,杨坚也许认为,有七十二贤,就足以治国平天下家了。

  对于长安城中,其余的太学,四门州学,加上州县学校,一律废除。

  这意味着,整个帝国,正式在籍的国家开设的儒学教学班,全国竟然只有72名学生。

  惊世骇俗,无法相信。

  这显然是严重的反智倾向。

  同时,杨坚本人对于文人,也有一种骨子里的反感。

  他在私人的生活上,实行一种完全的极俭朴的居士生活,自律而严苛,这种性格也影响到他执政的风格,一切以实用,机械化和精简为主。

  比如,对于公私文翰,杨坚要求摒弃舞文弄墨,一律要求据实撰写。

  这其实是继承自北周军政一体下的为政风格。

  李谔君臣一体,非常明白杨坚之心。

  他在一篇奏文中痛砭魏晋以来浮夸的文风,“魏之三祖,更尚文辞,忽君人大道,好雕虫小技。……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

  杨坚深有同感,他将李谔的奏文颁示天下,以立标竿,引领正道。

  但官场文风一旦形成,并不是几道诏令就能立即扭转的。

  有一个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按照惯例,上了一篇文辞非常绮丽的奏文。

  杨坚看到之后大怒,司马幼之撞到了他的枪口上。

  杨坚正愁要如何树立典型,于是,堂堂一州之长,被下狱治罪,封疆大吏,仅仅因为文辞艳丽而获罪,实在是无可如之的无妄之灾。

  乱世用重典,杨坚以雷霆之威,快刀斩乱麻地,树立了一种务实而干净的政治风气。

  但这种苦行僧般的自律,在中国历代王朝之中,也只有杨坚一朝,上行下效,才蔚然成风。

  对于文人的轻视和提防,渗透于杨坚的基因。

  当世硕儒,“二刘”之首的刘焯,当世论者以为数百年来,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

  这是真正的大才,身怀不世之功,又有绝世之名。

  他因为才名太高,成了香饽饽,被太子杨勇和蜀王杨秀争抢入幕府。

  刘焯稍微有一点迁延,未做决定,就直接被蜀王杨秀直接派人,将他直接上枷上锁,千里押送入蜀。

  刘焯还被施以侮辱性的惩罚。

  他身为文人的顶峰,文明的化身和代言人,刘焯竟然被蜀王杨秀,命令手执戈予,随身侍卫,一如普通的卫士。

  这真是斯文扫地,尊严全无。

  这个处罚显然比直接的杀头,更能摧毁刘焯和他对文化和文明的信仰。

  这个惩罚也足以名流千古,或者也叫遗臭万年。

  它被冠以蔑视文化的罪名,以一种极坏的声名留存于历史长河之中,但这一切都是杨坚默认并允许的。

  这种赤裸裸的对于文化和文明的蔑视和羞辱,可谓是杨坚一朝,抹不去的污点。

  连刘焯这种级别的硕儒都遭受如此惨痛的屈辱,其余文人,在杨坚一朝的地位和经历,也就可想而知了。

  杨坚虽然不是一个文化人,也对于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文化没有多少建树,但他却是一个一流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精明而务实的治国者。

  杨坚一生,在政治上,除了在更换储君一事,或者犯过错误之外,他长袖善舞,是一个十足政治强人,甚至也是一个政治完人。

  从他对几个敌对国,皇族的处理结果来看,可谓高下于心,杨坚展示了高明的政治手


相关章节: 第79章 知远黑发童颜日,三教合流江南时第80章 三请四愿为智者,吴语软侬非他乡第81章 杨广江都初受戒,智者禅心云水游第82章 江都已失智者意,天台悠然开派成第83章 四十六字真言在,天台三论动地来第85章 江南忠骨埋长安,修乐引发朋党案第86章 国运从来无关乐,一生宿命两代人第87章 权力制衡二人转,庆则授首第一刀第88章 一首诗引发血案,三百士难脱谋反第89章 可汗求婚始为乱,公主大义终成空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