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坝上往事 第三章 相亲

第三章 相亲


推荐阅读: 夏星空的世界基因劫青橘汽水返真记万道归墟神话里的不一样山海风尽散全职法师之最强势力Ta的预谋站在春光处看你风华天下之摄政狂妃净化三千年

物是人非,塞罕坝依旧人烟稀少。韩景曦到底如何,似乎已没了下文,只是那一个约定,韩景辰一支历代话事人都没有忘却,并时常拿出了咀嚼一番。
且不论是韩景辰选了巴斯哈,还是巴斯哈选了韩景辰,都无从考据,更重要的是,凡二百余年的繁衍生息,韩家在塞罕坝已是远近闻名的望族。虽说韩家一直人丁稀少--无论每一辈如何奋力耕耘,但结果差强人意。但好歹香火未断,算是稍有慰藉,而且,巴斯哈在满语中,是富饶的地方,加之韩家的包容和知书达理,慢慢的聚集了不少人气,有逃荒的、有闯关东的、也有慕名的,林林总总。到了韩岳昌这一代,巴斯哈已经是坝上少有的大庄。庄南的牌楼上,巴斯哈三个字,可是鎏了金的。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需要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牌楼的左侧,巴斯哈家规也十分耀眼--韩景辰定的家规,虽说经过一代一代的人修缮、增减,巴斯哈也不止韩氏一姓,可名字一直未曾更改。不曾更改也有个重要的原因,坝上识文断字的本就不多,何况,稍有能写能读的,就出自韩家学堂呢?自然,大家也不会不知趣的去扫韩家的兴。
韩岳昌作为庄上的话事人,同时也是韩家学堂的先生,无论谁见了,都要喊一句“先生”,十里八庄的,哪家的红白喜事,都要找韩岳昌看上一看,算算日子,证个婚,按庄上的说法,是沾了点书生气。
提到韩岳昌,不得不提他的两个儿子,但若提他的两个儿子,韩岳昌又总会沾沾自喜,因为他可是韩家少有的“多产”话事人:两个儿子,足以告慰先祖。甚至,一生二,二生四的开枝散叶都被韩岳昌定位一生最重要的事。
韩岳昌的两个儿子,庄上的人可是熟稔的很。大儿子韩嘉仁继承了韩氏一贯的温文尔雅,自幼时即十分喜爱读书,即使是与长工到地里时查看庄稼,也会在束腰插上一本书,伴随着牛车的吱吱呀呀传来阵阵郎朗的读书声。幸而,韩氏经过百余年的精心打理,已有田地二百亩,不需要亲自田间劳作,否则,韩嘉仁定不会如此的白皙且书生气十足,如不是新社会不兴科举了,考取个功名也许并不困难。二儿子韩嘉闵与韩嘉仁孑然迥异,对“之乎者也”完全没有兴致,反而热衷于摸鸟窝、趴牛背,不大的年龄已经是骑马的好手,甚至在十五岁的时候只身前往坝下木兰县城,交了一群韩岳昌所谓的“狐朋狗友”,几个月不露面已经是家常便饭,开始的时候韩岳昌还会如小时候拿起刻了家训的戒尺实行家法,后来也渐渐疲惫听之任之了,若不是韩嘉闵不曾缺失韩氏独有的剑眉、悬胆鼻,韩岳昌真的要来一个滴血认亲了。
当然,每次想到这里,韩岳昌都觉得十分对不住结发妻子韩柳氏。这个苦命的女人自幼颠沛流离,流落到巴斯哈时得到韩氏收留后嫁给韩岳昌,可是没享受几年福气,在生韩嘉闵的时候,便得了“血崩”去见佛爷了。
韩岳昌感念妻子生了两个儿子未曾续弦,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的将两个孩子拉扯大,虽不曾缺失照拂,但总归少了母亲的陪伴,
(本章未完,请翻页)
算是憾事。既然没有母亲的操劳,韩岳昌对儿子的人生大事自然就要上心一些。这不,韩嘉仁才刚刚及冠,韩岳昌已经迫不及待的把苏姨请到了家里。
苏姨在塞罕坝的名气,比韩氏更家喻户晓:媒婆、稳婆,而且这是她祖传的手艺,传女不传男。别管你是跛子还是麻子,天生有什么缺陷,只要不是乞丐想娶公主的天方夜谭,那么,苏姨总能找到门当户对的人来,从不让雇主失望。除开走起路来会把肥硕的臀部扭出舞姿的做作,苏姨虽已是中年,也算风韵犹存。听到传信的人说韩家找自己上门,心中早有了主意,精心打扮了一番,尤其是胭脂水粉的抹了不少,甚至让韩岳昌感觉有些呛嗓子。
所料不差分毫,韩岳昌托媒给韩嘉仁找媳妇。这在苏姨的印象中,可以说是手到擒来的差事,巴斯哈韩家找媳妇,大姑娘还不争着抢着进门


相关章节: 家道中落第二章 韩岳昌的故事第三章 相亲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