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傲骨 第三十五章 (第一更)

第三十五章 (第一更)


推荐阅读: 纷乱九天乡间灵异录农门稻花香显耀大唐岁岁安宁又逢,江南烟雨时软娇柔重生她是美飒大佬恋爱要在模拟后日光木叶许你一世烟雨出狱当天,女神拉着我领证冒牌运灵师

“此诗可有下文?”这极不应势的一句话,出自观礼宾客中一位皓首银须的老人。此老面容虽然苍老,但一双眸子却是清明有神,一身并不华贵的玄色士袍在他身上却显得别有一番气度。
事关族长权威的问罪质喝,竟被这样一句突兀的话打断,照理说郑安世应该气恼非常。但看清了那老人的身份后,他却只能将怒火压抑在腹中。
祭台其他宾客似乎对那老人也很是熟悉,知道对方嗜诗如命,对他此举倒也没有感到诧异。只有老人身边之人,略显尴尬地笑了笑。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在一片寂静之中,完整的七律诗被一个清冷的声音吟诵了出来。
“传言未必可信,日后方见人心。妙!”品味了诗文个中内涵后,那老人毫不吝啬地称了一个妙字,随即出言点评道,“以理入诗,以诗言理,此诗寄托遥深。用词酌句虽不如何华丽飘逸,但只凭这诗中之意之理,便足以传世。”
顿了顿,那老人捋髯呵呵一笑,对台阶之上的年轻人说道:“小友诗才不俗,更难得有如此人生体悟,日后有暇,不妨往晋州一行,老夫愿扫阶相迎,共论诗道。”
听得这番话,台上台下立时起了一阵轻微的喧哗之声。有人是羡慕那年轻人能得到文坛宿老的赏识,有人则是感叹这本该严肃非常的族罚居然变成这幅情形————原先的肃然紧张气氛,如今居然已被冲淡大半,甚至有些形同闹剧。
“少年人行事难免有所过失,错而能改,善莫大焉。”那老人毫不掩饰自己对郑宇的欣赏,甚至对郑安世劝谏道,“既然这年轻人已有悔改之心,又有悔改之行,族尊为何不给他一个机会。如此,既不与郑氏家声相悖,又显族尊宽容大度之心。”
“王翁,这毕竟是郑氏族内之事,我等身为外人,还是不宜干涉过多。相信郑郡公必然有所公断……”一直神色淡然的楚居道微笑着对那老人说道。
王姓老人看了看太常寺少卿,没有说话,苍老的面庞上泛起了一丝深邃的笑容。
脸上全无半点自得之意,仍是一幕淡然,郑宇只静静地看着高高在上的郑安世。从他自己的内心来说,是否革谱去族,其实就根本算不得什么。
如今的荥阳郑氏,惟宗独尊,旁支子弟在宗系人眼中形同仆婢,难有出头之日。即便身在郑氏,能带来的帮助也是寥寥。
如果只是孑然一身,他宁可在刚才郑安世宣布处罚的那一刻,直接选择昂首离去————但问题是,如果真这样做了,受伤害最重的只能是父母家人。尤其父亲郑肃对家族的归宿感颇强,一旦寄予厚望的长子被革出宗族,他必然会深受打击。
郑安世面色一片铁青,他既要维持自己族长的权威,却又不能冲那形如搅局的老人发火,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之下,显得分外尴尬。
但到了此刻,他的问罪质喝其实无法进行下去了,意欲革谱去族时给郑宇所列的三项罪名————不敬父母、败坏门风,已经全被对方驳斥。至于“不求上进”那一项,在久负盛名的王翁点评了那首七律诗之后,已经显得可笑无比了。
天下间的年轻士子,无不以能得到王姓老人的评鉴为荣。但迄今为止,也未曾听闻有几个年轻人能得此疏荣。
不求上进?不学无术?
如果这样都算是不求上进、不学无术,荥阳郑氏的年轻一辈里又有几人敢站出来称自己好学有术?!!!
笑话!
…………
这尴尬而沉闷的氛围,突然被外围的一声高呼打破。
“临淄王殿下驾到!”
整个祭场内外顿时一片哗然,无数人转头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入眼处,一位白衣飘飘的青年人,在几名随从的护卫下,施施然朝祭台的方向走来。这青年衣着并不如何光鲜,但一举一动之间流露出一股尊贵之气。俊朗面庞上那和煦的微笑,却又让人


相关章节: 第三十章 貌似故人 (第二更,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风云际会(3000字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郑氏宗祭第三十三章 宗祭风云第三十四章 我不服第三十六章 (第二更)第三十七章 我辈岂是蓬蒿人第三十八章 交谈 交心?第三十九章 祭后余波第四十章 祭后余波(二)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