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傲骨 第三十二章 郑氏宗祭

第三十二章 郑氏宗祭


推荐阅读: 纷乱九天乡间灵异录农门稻花香显耀大唐岁岁安宁又逢,江南烟雨时软娇柔重生她是美飒大佬恋爱要在模拟后日光木叶许你一世烟雨出狱当天,女神拉着我领证冒牌运灵师

“你说什么?”太常寺少卿楚居道眼中略显几分诧异,面上却是一脸微笑,“郑安世要把我那郑宇世侄革出荥阳郑氏?”
“回大人,正是如此。”一位门客模样的中年儒士笑着点了点头,“先前,我也是偶然听几位郑氏的年轻子弟谈及了此事。那其中的一人,似乎正是朱阳郡公的长公子。听他们说话时的口气,似乎与郑宇有些不睦……”
“呵呵……”楚居道轻轻一笑,带着几分悲天悯人的口吻说道,“一别数年,我那郑宇世侄似乎脾性依然啊。来到荥阳才这几天,居然又惹上了郑氏宗系的人。若真被革出郑氏谱系,却叫承道兄情何以堪。年轻人,还是太过冲动,太过冲动……”
太常寺少卿可以说是看着那个本该成为“女婿”的年轻人长大的,对这年轻人的熟悉程度,他自认并不比对方的父母少到哪里去。先前在长安时所听到的一些传闻,让他对那个年轻人产生了一种近乎陌生的感觉,几年不见,昔日的燕雀似乎突然变成了一只振翅欲翱翔九天的鸿鹄。诧异之余,他心中也不免产生了那么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
不过,从眼下的情况看来,燕雀似乎终究还是燕雀……
“皓兮,来到荥阳这一日,你有何感想?”楚居道换了个话题说道。
“百年华族,今不如昔矣……”虽然太常寺少卿话中的意思有些模糊,但中年儒士朱奕隆却准确地把握到对方的真正意思,笑着回道,“沉溺过往,奢靡梦生,年轻一辈中知上进者寥寥。单看朱阳郡公的长公子,就可见一斑。再如此下去,不消百年,荥阳郑氏一脉便会烟消云散。”
“呵呵……”楚居道起身,缓缓走到窗口,遥望着夜空的一弯弦月,脸上带出了一丝深奥莫名的微笑。
…………
…………
宗祭大典愈见临近,荥阳城内外也越发呈现出一幅繁忙的景象。祭奠仪式所需的各项筹备虽然已接近尾声,但四方前来参祭观摩的宾客却是有增无减,车马行辕往来络绎不绝。
荥阳郑氏名满天下、响誉海内,又恰逢国朝盛世,竟将这次百年大祭烘托得盛况空前。
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气氛,城中的商户百姓也变的一脸肃穆,再不敢大声言笑,连坊市里的吆喝声都隐消不闻。
不过,这一切却并未对城南的一座小别院造成多少影响。
宗祭这样的大事,自然是宗系的人才有资格来操持打理,一般的旁支子弟纵然想插手帮忙,怕是也会被坚定地拒绝,更可能落得一个“僭越”的骂名。
也托得如此,郑肃一家只需要静静等候大典的到来。最后的两天里,一家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享受这难得的清闲。而这期间,除了郑远楠抽暇探望了郑肃一次外,也再无外人造访这偏僻的别院。
身体恢复健康的郑肃甚至乘着这个机会,对郑静的诗书经文做了一番考较,算是偿了平日里无暇顾及次子求学的遗憾。
便在这一片和睦融融之中,宗祭大典来临了。
…………
天还是蒙蒙泛亮之时,荥阳城的沉寂便突然被打破。
不消招呼,早已沐浴更衣完毕的各宗支子弟纷纷从各自住所出发,徒步前往坐落于荥阳城外东南的主祭之地————郑氏三公墓。(桓公、武公、庄公乃是古郑国开国三代君王,被郑氏后裔尊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并称“郑氏三公”。)
赶到三公墓时,早见一个盛大的祭台之上,齐整地摆放着鼎、香炉、香盒、椟、盘、碗、烛檠(蜡台)、酒杯等各式祭奠器。道路两侧,近百身着玄服之人手持绫幡恭立。随风飘扬的绫幡,更是凭添了几分肃穆之意。
到达目的地后,数百名郑氏子弟,被按照宗支长幼尊碑的顺序,由内而外地安排了下来。托了那从五品下阶郎中一职的福,郑肃三父子没有被安排在最外围,呆在了较中间些的地方。
由于吉时未到,一众参祭者只能耐心静立等候。
临近午时,才见朱阳郡公郑安世,礼部侍郎郑中明等郑氏长房和元老人物姗姗而来。与他们随行的,还


相关章节: 第二十七章 初至荥阳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 貌似故人 (第二更,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风云际会(3000字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宗祭风云第三十四章 我不服第三十五章 (第一更)第三十六章 (第二更)第三十七章 我辈岂是蓬蒿人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