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周法尚反对这种如同儿戏的行军方式。

  他本是南人,后投北周,然后历杨坚一朝,是老资格的军头,誉满天下。

  但周法尚之名,全是由他实际的战功,一件件积累而至,他可谓是杨广阵营中,军队的核心代表。

  在平定江南之役中,周法尚已经成长为独挡一面的方面军统帅,他一生之中,对于俚僚的招降和平叛,战果丰硕。

  他长期奋战于一线,了解兵凶战危,敌我形势可能瞬间改变,食人之实禄,忠君之事,周法尚从战术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周法尚老于谋道,也久经政坛,他当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去否定,杨广想耀武扬威的心态,但他却也毫不客气地敲打了杨广。

  周法尚反对元寿的提议。

  他说道:“不然。兵亘千里,动间山川,猝在不虞,四分五裂,腹心有事,首尾未知,道路阻长,虽有故事,乃取败之道也。”

  杨广正在憧憬千里不绝,史上最盛的行军盛景,忽然听到周法尚不识时务地,提出这样做是取败之道,心中大为不快,但也只能问道:“卿意如何?”

  周法尚并不怯场,他从军事角度出发,讲了一通稳固己方,先为不可胜,然后待敌之可胜的扎营方法。

  他提出了一个万全之计,“结为方阵,四面外距,六宫及百官家口,并住其间。”

  这是一种自固安全之阵,进可攻,退可守,周法尚打接着说道:“若战而捷,抽骑追奔,或战不利,屯营自守。臣谓牢固万全之策也。

  杨广是知兵之人,加上他数次和突厥正面战斗,对于突厥的战力,有着清醒的认识。

  理智一复,惧意袭来,杨广对周法尚的提议大为称赞。

  杨广对突厥的堤防和恐惧,已经深入到骨髓之中。

  他在北巡启民可汗之地时,同时大规模修筑长城,他曾下诏征发百万民众,修复长城。

  显然,在北方无战事的当下,杨广示弱式地修筑防御型长城,就足以看出他心底对突厥的防范。

  从以事后发生的战事来判断,杨广修长城是必须的。

  但其同样犯了他似乎无法避免的一个错误,那就是无限度地虐用民力,这达到了怵目惊心的程度。

  民力,犹如一张弓,虽然可张可弛,但却有其限度,总有一天,杨广会将这张弓拉断。

  谁都想不到,拉断这张弓的导火索,竟然是遥远的东北方的一个小国。

  它叫高句丽。

  在杨广北巡之时,高句丽恰好也派了使者到了启民可汗的牙帐。

  这其实是高句丽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它一心想当东北亚的老大,这天然和统一而强盛的隋朝成为敌对关系。

  二国之间,必有一战。

  高句丽的魔爪很早就伸向了中原,他们利用一切力量,直接或间接地阻挠中原王朝的统一。

  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一份子,他们同样信奉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们准备联络突厥,去尝试组成一个反隋联盟的可能。

  当杨广的大部队到达之时,启民可汗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地将高句丽派使者到来的事,上报给杨广,并且为表诚心,他将使者带到了杨广面前。

  这是一件可以做文章的外交事件。

  杨广知道高句丽想联合突厥,来牵制隋朝,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当年曾经派遣几十万大军,由杨谅和高颎率领,讨伐过高句丽。

  虽然因为疫情和天气原因,没有和高句丽直接交战,但隋朝派出的几十万大军,却近乎全军覆没。

  这是杨坚一朝,最惨痛的失败。

  作为儿子,杨广有想法。

  况且,刚刚征服吐谷浑的热情和干劲,并未褪去,杨广想要征服四方,想让万国来朝,高句丽,就必须臣服于自己的膝下。。

  他将替他父亲杨坚找回这个场子。

  其实,征伐高句丽,并不是杨广的固有国策


相关章节: 第127章 一弃高层为脱祸,再丢百姓只为逃第128章 伏允再逃浑国灭,张掖首度银花开第129章 万邦齐集会张掖,白吃白喝始作俑第130章 时势变突厥再起,耀威武杨广北巡第131章 震古铄今突厥行,杨广自诩第一帝第133章 裴矩首成门外汉,云起先创夷制夷第134章 君无戏言必伐辽,道衡献赋祸上身第136章 举国精锐集涿郡,杨广亲征蒙暗尘第138章 来护儿贪天之功,辽东城反反复复第137章 麦铁杖求仁得仁,宇文恺建桥失策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