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生命的觉醒 第40章 心若在梦就在

第40章 心若在梦就在


推荐阅读: 与超兽对抗的时代我有一个鬼怪公寓矿奴汉末之大明崛起末世穿越之皇城来的捉妖师冥界诡探我被鬼养大锦衣浪刀动物守护者丧尸末世:X系统仙权记完美和谐降临

修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呢?佛法的目的就是让人断疑生信,人想断除不良好的习性,不只是单单的你把不好的行为断。
就算彻底戒除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正确的目标,来冲淡这种不良的习性,这样不良的习性才能彻底断掉,这才是标本兼治的方法。
修心也是这样,比如你在世间跟那些吃喝玩乐的人经常在一起,如果不为自己建立一个强烈的信愿之心,还想把这些断掉是很难的,就算你不跟他们接触了,他们看到你动摇的心,也会时不时的找你,如果你有强烈的信愿之心,他们看你心诚意坚的样子,自然不会牵缠你了。
冤亲债主等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心诚意坚,鬼神自然离你而去,或被你感动,变成你的护法,如果你飘摇不定,自然冤亲债主都会找你麻烦的,所以要想真正与过去恶的不良习性做一个了断,就要积极努力的投身于净土的莲花中,做一个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
经典的作用是什么呢?任何经典都是让人开发出自己的价值,把自己最好的贡献给世人,孔夫子告诉我们,人无论如何都不要改变我们初衷,孔夫子虽然物质上是不如意的,但他不甘于流俗,拼命的学习六艺,终成一代圣人,人生在世有所得必有所失,外在物质多的人,精神修养必定缺乏。
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分别而不能证得,其实人人都一样,只是物质精神的开发不一样,只要转换一下思维处事的观念,人人都一样。
我们都是身藏无价宝珠而不自知,而到处讨饭的穷子一样,孔子就是要告诉我们,人要是发达了就要从精神境界而入于物质世界,不发达时要从物质回归于精神世界,而佛法就要证入心性的彼岸。
为什么说只有爱别人,才是最好的爱自己?有一个故事说,阎王爷打发两个人去轮回投胎,问他的有两条路选择,一个是付出,一个是索取,选择索取的就是,过着叫百家饭的生活,而选择付出的却是当富翁,救济黎民百姓,人生最大的意义是觉悟,人生最大的价值是奉献。
人觉悟是比较难的,在选择奉献的生活却是很容易的,高的物质生活虽好,不能觉悟就不能成佛做主,不奉献却一昧的索取只会沉沦下去,在佛法里这是最痛苦的生活,而在普通人的心中,却把这种生活当做很高,这就是末法时期的代表。
作为一个修行人,必须在奉献中觉悟,奉献的最高境界是无我利他,只有把自己放下,才能真正的做到利益众生,而觉悟的标准也是无我,所以觉悟和奉献只有一条,那就是把我彻底的放下,这就是利他的最高体现,当你把自我完全放下的时候。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将全部消亡,这时浮现在你面前的,灵明觉知,了了分明的境界,这就是我们最宝贵的佛性,就是究竟的的觉悟,长久保持这种境界和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以这种心情为根本,以物质和精神为辅助,这样才能达到一切唯心的菩萨境界。
为什么说反省是幸福如意的开始?忏悔就是让人放下物欲的执着,念佛就是全身心的皈依净土,人无论在寺院,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这样,只有抛开对物欲的执着,才能更好更清楚看清一件事。
看了一段中国仪仗兵,觉得他们训练的实在太艰苦,队伍太整齐,太壮观,令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但听到旁边的人说,军队的待遇最高,补贴也非常多,这样一听那种热血的劲儿,一下子就没了,对军人崇拜的劲也减少了。
但我反过来一想,我的修行太次了,修行就是看破放下身相物欲,对待一件事,连名利都看不破,还有什么修行,要想正确的看待一件事情,必须把五欲六尘完全抛开,一个军队只需看他的军魂就足够了,这样得到最大益处的还是自己,如果前思后想,犹豫不决地判断一件事,那只有错误和失去自己的意志。
以前看封神演义这部神话片,觉得坏人都封神了,实在太不公道了,现在想想,有


相关章节: 第35章 永恒的智慧第36章 身命的意义第37章 净化心灵第38章 红尘练心第39章 心动才能行动第41章 但向尘中了此心第42章 以心役物第43章 梦幻泡影第44章 精神的大爱第45章 物质的爱与精神的爱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