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生命的觉醒 第53章 众生即我

第53章 众生即我


推荐阅读: 与超兽对抗的时代我有一个鬼怪公寓矿奴汉末之大明崛起末世穿越之皇城来的捉妖师冥界诡探我被鬼养大锦衣浪刀动物守护者丧尸末世:X系统仙权记完美和谐降临

业力是什么样子的呢?一个随业流转的心灵,六根化为了一个能量体,在法界中流转,忽东忽西的寻找因缘处。
一片光明中六尘隐约显现,六根的能量体入于六尘的光明中,根尘相合因缘生起,朦胧中时光不知不觉过去了,这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保任六根的能量体。
看破了六尘的安养,了知根尘的溶合虽是缘起性空的,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明心见性,任何东西都是人创造的,因为自从有了我自己,才有了时间空间人事物的概念,心本无生因境有,境也因缘而归心。
什么是罪和福呢?佛法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说罪福都是平等的,都是由一个东西生发出来的,关键是人怎样运用。
这平等的东西适用于法界一切众生,就拿人和动物相比,人能看见东西、听到声音,动物也能看见东西、听到声音,这种作用的本身就是自性,就是功德福报。
如果把这种能力,再加上身体才能显现,那就是罪的开始,所以佛说知见立知为无明本,知见就是纯一的心性,理智就是将这种能力加一个身体,认为有身体的眼睛才能看,有物质的耳朵才能听,这就是人业力的开始。
就比如人的眼睛可以看,如果把这个当做知见,就比如人眼睛得病了,戴一副眼镜才能看,这就是立知,因为戴眼镜就是眼病的开始,既然眼睛看的能力是眼镜所有的,那么眼睛看还是真实的吗?
人的心性也是这个道理,修行就是去掉多余的东西,比如人看,而圣人说心性就是看,世间人认为有眼睛才能看,而得病的人认为有眼睛有镜子才能看,认为的越多,人的罪业也就越重,回归到最天然的状态就是功德福慧的开始。
居士培训班的意义是什么呢?居士陪训班的第一课就是升国旗唱国歌,升三宝旗唱三宝歌,升国旗唱国歌代表着要陪训的目标,是要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为根本,升三宝旗唱三宝歌,是要以苦、以戒、以四念处为师。
佛是心灵的导师,培训班就是培养居士用心灵活着的方法,普通人用身体活着,为了身体好而造贪瞋痴,为了满足身体的欲妄,而起杀盗淫妄洒等恶行,造恶都是执身而起,如果看破身欲的束缚,保任心灵的自性,那么一切罪业皆化为度众生的因缘。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有什么区别呢?在普通人看来,世间和出世间法有很大的区别,但在修行者的眼中,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只要看破放下身见,提起保护心性,就出离生死,普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欲望我执过重,所以两者共同的目标就是破除我执。
如果能放下身我,以一颗慈悲喜舍的大心忘我付出,就会得到一切,普通人认为欲望满足就是幸福,其实欲望是建立在执著身我的基础上的,身我是不可依靠的,所以那种幸福快乐是无常的,无常就有一种逼迫感。
比如你在遇见烦恼事的时候,普通人生气上火以致生病,修行人就会以苦空无常、无我来观照自己,用戒定慧的菩提心,来冲淡烦恼痛苦,所以说福德智慧的快乐,才是究竟的快乐。
有时候饥饿感特别强,有时候感觉不到饿,这是为什么呢?能让我们饱满的饮食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物质,吃食物的身体也是四大和合物质构成的,我们吃的食物,和能吃食物的人都是同一种物质构成的,之所以我们有饥饿感,是因为心灵意识的原因。
如果把心性去掉,那么一切万物都归于空无,如果去掉一切万物只取心性,那就是菩萨,所以九法界不是身体物质有区别,而是心性的区别,心性越执着物质,饥饿感欲望就会越重,不是说一个看破放下的修行人就没有感觉了,而是他不执着身体的感觉。
越普通的人越执着身体的感觉,认为身体的感觉越明显越好,其实那不是灵敏而是欲妄,真正的灵敏不是物质的灵敏,而是心的灵敏,所以人修行就是修能见、能听、能觉知的能力,普通人把这种能力用在身体物质上。
而小乘人把这种能力用在心性上,菩萨把


相关章节: 第48章 志向决定幸福第49章 心力为什么是不灭的第50章 身欲的无常第51章 慧命的常乐我净第52章 做公益的益处第54章 妙用的来源第55章 心态决定命运第56章 能力与能耐第57章 感应道交第58章 无我利他的学问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