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生命的觉醒 第58章 无我利他的学问

第58章 无我利他的学问


推荐阅读: 与超兽对抗的时代我有一个鬼怪公寓矿奴汉末之大明崛起末世穿越之皇城来的捉妖师冥界诡探我被鬼养大锦衣浪刀动物守护者丧尸末世:X系统仙权记完美和谐降临

束缚鸟的到底是什么呢?一个故事说:一个在笼子里的鸟,看到达摩祖师走过来,由于祖师是圣人,所以身放光明,虽为畜类也会知道圣人到来,鸟说西来意教我出笼计,祖师对鸟说笼子是你的囚劳,然而笼子之外何尝不是囚劳呢,你在笼中的寿命只有几年,你在笼外也是如此。
你在笼中虽无自由,但饮食充足,你在外边看似自由,但为了食物为了生存,你会随时丢掉性命,物质的身体是没有自由与不自由的区别的,只有觉悟心灵的慧命,才是真正的自由,佛法的中心是戒定慧,禅定是必修的功课,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因为只有放下物质才能放飞心灵,小乌问祖师我该怎么能自由呢。
祖师说:你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执着物欲,你把肉身当做自已,如果你把心性当做自已,你就彻底自由了,要想自在就得看破放下身见,即然物质的鸟身不是你,那些环境物质也与你无关,那么你看到的、听到的、觉知到的能力,守护保任这种境界,这就是你自由的源泉。
欲望重和欲望轻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人的欲望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如果人的欲望强,就必须有满足欲望的能力,如果欲望还强,还没有满足的能力,那就只有无休止的埋怨苛责了,或者怨父母夫妇等不能挣钱满足他的欲妄,使烦恼灾难不断。
人的欲望都非常强,如果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就会做出很多错事,薄情寡义等,修行就是让人减少世俗的欲望,升起净土的信心,人的欲妄轻了,对别人的抱怨苛责也会少了,自然就符合了无我利他的宗旨。
修行最重视的是戒律,戒律以心为根本,这就是让人减少欲妄最根本的方法,因戒而生定,定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净心净土中,是真心切愿的投入,经典看似很难,其实就是没有真信切愿的心。
如果真行者却是不难的,现在人看的是物欲,听的是声尘,这就是没有真信的象征,如果人能不以欲妄为中心,那么他所看所听的就是佛法净土。
为什么说自律的人肯定是有修养的人?所谓的修行就是不断强大内心的过程,无论什么人事物,什么逆缘恶境,都不能动摇净心净土的信愿,普通人的心是不定的,见到好的就高兴,不好的东西就难过,总是心随境转,所以生死轮回不止。
心执着人事物越重,境界就越低下,法界之初没有四大物质时叫自性,自性无明乱动就叫心性,自性附物质为我叫心,我对人事物的分别执着为思想,轮回生死叫意识。
随着假我的坚定,自性彻底忘失了自己,忘失了假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度化众生的,不为这个根本努力精进,却为了假我而着急上火,拼命的贪嗔痴慢,这只能说明还没有真正的进入修行壮态。
普通人的知见,和圣人的见解有什么不同呢?用身体来影响心灵是世间法,用心灵来影响身体是出世间法,药王菩萨了知世间药理了后,感觉身体的病都是心灵影响的,从治疗身体疾病的药王,由于了知一切唯心造的道理,所以由世间的药王转为菩萨。
人是业力的结晶,你有什么业就会有什么样的身体,意识的善是三善道的果报,思想的恶是三恶道果报,心性的净是四圣法界,所以人有什么身体有什么苦难,都是心性的结果,所以说医王难医寿尽之病,就是这个道理,经典说,菩萨有一法,能解世间一切苦,昼夜常念善法,思维善法,观察善法。
想要帮助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不付出努力任何人都帮不了,那么法会是怎样加持学子的呢,世间人只知道物质上的精进,而不知道正确的目标将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比如两个人同时学一本书,一个人没有目标迷茫度日,另一个有远大的理想。
由于这两人学习的动力不同,其结果也会天壤之别,普通人只知道在可见的东西上努力,他的理想建立在一人一家一社会的基础上,而佛法了知人是由无数的生命构成的,每一个思维意识等,都是一个生命形态,无数的生命组合成一个人,由分散到集中是由共同的愿


相关章节: 第53章 众生即我第54章 妙用的来源第55章 心态决定命运第56章 能力与能耐第57章 感应道交第59章 慈悲的心第60章 梦与死的区别第61章 思想意识的生命第62章 心灵的慧命第63章 守心就是养身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