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新顺1730 第二九三章 最后的闹剧(十九)

第二九三章 最后的闹剧(十九)


推荐阅读: 什么叫仙人之资啊捡到一只始皇帝剑翁我觉醒了强化斗破之雷族崛起白垩纪禁区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全世界都在看我直播大唐第一世家我真的不想再升级了啊我与自己交换人生一国之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征税、或者不统治。
而是说,在这里,征税是为了摧毁或者扶植印度的某项产业;统治是为了资产阶级更为方便地劫夺利润。
李欗想要通过一些手段,摧毁印度的制糖业,是如此。
刘玉想要通过对种棉业的扶植,发展印度的棉花种植业,也是如此。
可能前者许多加税、而后者不但不加税甚至一定程度的免税。
对于李欗的这个思路,整体上,的确是有可能性的。
好望角以东、日本以西,真正能够在制糖业上竞争的,无非就是南洋和印度。
区别就是,南洋制糖业,可以使用华人、也更倾向使用华人,方便迁民、也方便连接东北大豆产区和甘蔗种植区的贸易。
印度制糖业,即便说种植园主、糖厂主是华人,但他们也绝对不会用大顺的迁徙者,因为用工成本显然高于用本地的印度人,尤其是配合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土地制度。
除此之外,倒也没什么“竞争”可言了。
历史上日本在18世纪倒是尝试过引种甘蔗自己榨糖,因为日本的饮食问题,使得日本嗜糖。
《万古神帝》
但显然,日本尝试自己种甘蔗,与瑞典人尝试自己种桑树养蚕,没有任何区别。这玩意儿,说白了,真就是个看老天爷脸色的产业,你再有本事也没办法在纬度颇高的地方种甘蔗、种桑树。
是以,这一套东西若用得好,确实是非常有助于移民的。不只是南洋,更是松辽分水岭以北。
见李欗已经算是可以熟练地掌握这一套东西,刘玉也就听完了李欗关于剩下两个方向的“大豆市场”的论述。
整体上,思路是可取的。
甚至可以说,是考虑了具体情况、具体问题。
苏、鲁地区的思路,无非就是适当转型,利用海运优势,不必考虑粮食不足,强制赎买后发展小农经济的经济作物。
而日本地区的市场,则是以苏鲁地区的农业作物转型为基础。
一来日本的稻米可以继续增大出口。
二来日本也可以适当发展一下铜、硫磺等采矿业。
三来嘛,就是日本的人口压力、各藩的地租米收入、苏鲁地区工商业继续发展后的粮食需求等,也会促使日本在知道豆饼可以肥田后,作为一项进口的国策,来扩大贸易。
至于说日本人吃的那点味曾、酱油、纳豆什么的,并不是主要的市场增长方向。
大豆毕竟是一种经济作物。
如果这要是已经到了后膛枪、甘油炸药的时代,大豆作为上等的油脂作物,若是赶上一场世界大战,倒是也能大规模产业扩张。但现在,这个方向就暂时不必考虑了。
日本的土地制度,封建藩阀的大米收入,日本人口的增长压力,大顺这边沿海地区工商业发展对稻米的需求,应该说,李欗的思路是清晰的。
只要大顺这边凭借已有的军事上的优势略加手段,日本完全可以成为本土、南洋之外的第三大大豆消费市场。
既有了这三大市场,只要再把运输问题解决了,李欗所说的松辽以北一年移民二三十万的数字,倒也完全不夸张。
甚至于,可能更多。
并且,鉴于这种完全商品化的种植业发展,半工业水平的农用机械的采用来降低成本、替代人力,也是完全可能的。
再加上,以商品肥料大豆业为导向的种植业发展,并不只是需要农业人口。
与之对应的榨油、运输、压榨等产业,也是需要人手的。
总之,思路就是要为资本让路。
海军、舰队、驻印军团、国家政策,要为资本服务。
需要市场,就找市场。
需要运输,就修铁路。
需要土地,就低价允许他们在松嫩平原圈占土地,低价售卖国有的土地,或者作为“政变支持”的“酬功”。
迁民靠的资本主导,目的只是解决中原的人地矛盾。人,迁到西域、东北、扶桑、南洋即可,只要迁过去后是当小农,还是在农场做雇工,他不在意。
李欗这样的思路,应该说,已经为大顺未来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相关章节: 第二八七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二八八章 最后的闹剧(十四)第二八九章 最后的闹剧(十五)第二九零章 最后的闹剧(十六)第二九一章 最后的闹剧(十七)第二九四章 最后的闹剧(二十)第二九五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第二九六章 临别告诫(一)第二九七章 临别告诫(二)第二九八章 临别告诫(三)

也许你还喜欢: 时空过客4251唐残最新章节妖魔哪里走123梦回大明春新顺1730 优书网新顺1730顶点新顺1730txt新顺1730 123山河相制新顺1730 起点兴汉室最新章节新顺1730龙空天元仙记最新章节新顺1730小说北玄门最新章节绍宋盛唐风月123天道之下新顺1730txt下载